第一,用漏斗分析法来将用户全量归因分析,这一工具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义渠道环节。但是我们如果将用户全量归因或者全部归因的话,就需要在整个流程中选择所有来源来进行归因的深挖。比如将新增获客渠道进行数字化之后,用户通常在渠道接入期间下载了APP就会流失。因为下载App后大部分用户都已被激活,不对已激活用户进行处理的话这种情况就会很普遍。此时,我们就可以结合漏斗分析模型中的用户路径分析来确定什么样的路径能够减少流失。
第二,漏斗分析方法的其他特点除了复用率高之外,还有些地方是A/B/C去做用户漏斗分析。A/B/C,其实本质上是通过找到用户在这一类群体所关心的内容来进行优化,让其更加精准和精准。那么,不同的渠道对应的用户是不同的,但是,用户出现异常后,要根据不同原因去选取相应的方法。
比如某类用户针对工作繁忙,或者只是为了学习,对工作环境比较闲的话,就可以针对于这一类用户画像设计专门的用户路径,保证用户可以去注册并且流失。
不同平台用户行为数据的监控,在用户不同阶段有不同作用,比如,对于用户新手期用户,进行用户测试来简化你的错误流程;对于用户成长期的用户,利用用户等级进行划分会更加精准。对于成熟期的用户,则是要研究市场的大环境来提高投资收益。
关于用户数和活跃度,需要合理的掌握使用工具,不要滥用。
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先要明确我们的业务有多大需求量,再进行需求度、用户活跃度的判断。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要素:1. 获取用户基本信息。2. 搭建运营模型,验证需求。3. 和产品需求沟通确定运营策略。3. 明确北极星指标,提升北极星指标。
用户运营通过识别有针对性的运营任务对这些用户进行操作,完成它的目标,搭建运营模型使之清晰、高效,最终达成运营指标的达成。根据不同目标可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组建用户运营小组,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运营规划。
一、识别不同用户群体
常用用户群体包括:
1. 竞品用户:在产品逐步完善或功能完善后是竞品的主力用户群体,以此来规范产品或产品功能的设计和研发。
2. 已下载用户:需要完成激活下载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