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口碑评价这个词汇本来就带着一层滤镜的属性,确实有意思。
有这么大的特点,那这个术语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在产品本身的选择上,也会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因为信息的安全性有的甚至能影响到真实性。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对于产品本身的口碑,还需要我们慎重。
比如刚才的这种微产品,如果是真材实料的,就不要把它作为试用工具,而是将试用结果整理到本地测试,然后标注一份试用协议。
如果是虚拟产品,是无法提供试用时的个人数据的。
也就是说,在产品上提供试用是可能会有用户反馈,但是在产品上没有反馈的话,这种反馈将不会对产品产生影响。
当然,也有时候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某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很难用,让你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产品,没有太多的用户反馈。
但是,如果你是真心对待这个产品,那这种反馈也是会对产品产生极大的影响的,比如在试用过程中,一旦发现这个产品是值得推荐的,会认为该产品是值得推荐的,而不是赤裸裸地把这款产品作为试用的工具。
在微博,或者有些领域,使用这个产品能够带来巨大的蝴蝶效应。
比如,你做了一个主题为“校园情投”的社交账号,那如果你发布了一些优质的大学生生活、八卦、生活记录,然后在没有过试用的情况下,用这类账号来发布你的一个产品,如果测试成功,那就会提高该账号的关注量,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很庞大,也很影响产品的传播。
还有一种就是知乎,在知乎上,有很多用户发布的“知乎创业者”的提问,如果这个用户发布的内容有趣的话,那他也会有很高的评论量。
知乎这个产品其实跟大众产品的逻辑是类似的,他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而是一个产品,在互联网产品的各个领域,用这个产品来引流,只是一个产品而已。
比如知乎,你会在知乎上搜索“创业者”这个词,就会发现大量的回答,其实就是知乎的大V们在写文章,通过在这些回答下面,以及自己在知乎上贡献的内容,就可以让这个回答影响更大,这个平台的流量也就更大。
所以在知乎引流,引流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人群,然后选择一些主流的用户聚集地。